图片
黄葯师科普 科普分享中医秘方,经方验方,中医药,中草药,中成药,医药健康,养生保健等知识!12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1.心血不足血虚:引起失眠—枣仁安神口服液
2.气阴两虚:引起的心慌气短—生脉饮
3.肝肾虚:引起的须发早白—七宝美鬓丸
4.心阴不足:引起的心悸失眠—天王补心丹
5.心火旺盛:引起的失眠—朱砂安神丸
6.湿满腹胀健脾和胃—木香顺气丸
7.肝火犯胃:气郁胃痛—左金丸。
8.肝气郁结:肋痛痢疾—四逆散
9.肝阳上亢:眩晕头痛—天麻钩藤
10.血瘀外感:引起的头痛—正天丸
11.水湿内停:引起的浮肿—五苓散
12.风寒湿痹:引起的关节痛—小活络丸
13.下焦湿热:引起的热淋尿痛—三金片
14.肝胆湿热:引起的黄疸—茵栀黄口服液
15.湿热:引起的关节红肿—四妙丸
16.湿热:引起的腹痛痢疾—香连丸
17.肾气不化:引起的尿浊膏淋—萆薢分清饮
18.风寒表虚—桂枝合剂
19.感冒表实症—风寒感冒颗粒
20.风热感冒—银翘解毒颗粒
21.流行感冒—莲花清瘟胶囊
22.时伤感冒—午时茶颗粒
23.风寒咳喘—小青龙颗粒
24.暑湿感冒—保济丸
25.久咳不愈—强力枇杷露
26.肺燥咳嗽—蜜炼川贝枇杷膏
27.清热凉血—板蓝根颗粒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28.肺虚咳嗽—人参保肺丸
29.肾不纳气咳喘—七味都气丸
30.肺肾虚喘—蛤蚧定喘丸
31.急性支气管炎—急支糖浆
32.小便黄热—赤导丸
33.血热出血—一清颗粒
34.气血两虚—八珍颗粒
35.脾胃虚弱—启脾丸
36.肾阳不足—右归丸
37.气血两虚—十全大补丸
38.脾虚气短—参苓白术散
39.气阴两虚口渴—消渴丸
40.脾肾阳虚—需温肾补脾:可选用中成药:金匮肾气丸、归脾丸、四神丸。
41.气血亏虚—需养气补血。可选用中成药:当归补血丸、复方阿胶浆和气血双补丸。
42.阴虚内热—需要清热补肾,可选用中成药:知柏地黄丸、归芍地黄丸、六味地黄丸。
43.燥热伤肺—需清肺泄热。可选用清热地黄丸、桑杏汤、杏苏散加减。
44.热毒壅盛-—需软件散结,可选用方剂:五味消毒饮、大黄牡丹皮汤、普济消毒饮加减。
45.痰瘀凝结—需燥湿化痰,可选用中成药:二陈丸、参苓白术散、桂枝茯苓丸。
46.气不摄血—需补血益气,可选用中成药:八珍益母丸、七制香附丸,柏子养心丸。
47.心阳不振—需温补心阳,可选用中成药:八珍丸、心宝丸、复方丹参滴丸。
48.风寒湿阻—需健脾利湿,可选用中成药:二陈丸、半夏泻心散、六君子丸。
49.肝阳头痛—需平肝息风,可选用中成药:龙胆泻肝丸,知柏地黄丸、天麻钩藤颗粒

50.心血亏虚型—表现为面色淡白,唇舌色淡,失眠,健忘,心悸,头晕多梦,常用中成药:安神补脑液,养血安神颗粒,安神补心片。
51.心气虚型—表现为心慌气短,失眠健忘,舌淡无力,脉细而虚,常用中成药:五味子颗粒,七叶安神片,枣仁安神颗粒,刺五加糖浆等。
52.心脾两虚型—表现为头晕目眩,神疲乏力,面色无华,健忘心悸,失眠多梦,舌淡脉细,心脾两虚的人。常用中成药:人参归脾丸,人参健脾丸,琥珀安神丸。
53.除虚火旺型—表现为失眠盗汗,口干舌燥,头晕耳鸣,烦燥失眠,骨蒸咽痛,舌红脉数的人。常用中成药:知柏地黄丸,天王补心丹,柏子差心丸,珍珠粉胶囊等。
54.痰热扰心型—表现为口苦,暧气,打嗝,痰多,头晕目眩,身形笨重,胸闷气短,心烦难眠的人。常用中成药:清心沉香八味散,神安胶囊,灵芝红花安神口服液
55.肝郁化火型—表现为口干口苦,目红眼胀,头晕脑胀,烦燥易怒,便秘苔黄,失眠易醒。常用中成药:神安胶囊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