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察深度 给体重减负 为健康加分(热议)

发布日期:2025-04-11 19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杨彦帆

开设减重门诊,采用药物、中西医结合治疗,制定运动、营养管理等多元化方式;发布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倡议书,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控肥胖及相关慢性病……去年6月我国启动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以来,各地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,为群众开出“减重处方”,不少网民说“国家喊你来减肥了!”

365建站微信二维码

体重问题看似是个人问题,为何如此受重视?数据显示,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%,青少年肥胖问题同样不容小觑。一方面,肥胖与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尿酸血症“四高”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,容易带来慢性病风险,影响个人生活质量。另一方面,超重肥胖率的过快增长,也会给医疗资源带来更多负担,在未来成为公共卫生问题。

开展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,是预防关口前移、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“体重管理”成为热词,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将持续推进“体重管理年”行动,普及健康生活方式。体重管理,不仅关系个人健康,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,有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,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站群论坛

体重管理,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。过去,一些人将减重简单等同于节食,还有人认为减重越快越好,这些认识误区需要消除。科学的体重管理,是建立在身体质量指数、体脂率等指标的基础上,通过合理膳食与规律运动,实现“吃动平衡”“健康体重”。各地应加强科普宣传,让健康生活方式更合理、更科学。

推动体重管理落地见效,还需构建全社会支持体系。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强调,要“动员社会广泛参与,提升体重管理效能”。医疗卫生机构应提供专业指导,整合相关专业资源,提供肥胖症诊疗服务;街道社区可以打造健康主题公园、健康步道、健身器材等支持环境;学校要落实课程课时要求,拓展健康教育渠道;还要充分利用体重管理新技术、新成果,引导健康企业研发体重管理新产品。只有形成多方合力,才能让体重管理成为可感可及的公共服务。

也要看到,当前社交媒体上出现令人眼花缭乱的减肥方法和产品,比如“16+8间歇性断食法”、“生酮饮食法”、代餐奶昔、代餐粉等,很多方式没有经过实践检验,并不适用所有人。针对各类减重宣传、减肥产品以及“减肥训练营”等服务,还需加强科学引导和市场监管,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,更好帮助群众树立科学合理的减重方式。

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从日常增加活动量,到减少高油高盐饮食;从定期监测体重变化,到培养长期运动习惯,努力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才是最根本、最有效的方法。以“体重管理年”为契机,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,让科学体重管理成为共识与行动,相信健康体重会成为全民新风尚。

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4月11日19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