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烟花]哮喘的辨证论治
1.急性发作期:指喘息、气急、咳嗽、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,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,常有呼吸困难,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,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。
2.慢性持续期: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(或)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(喘息、气急、胸闷、咳嗽等)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3.临床缓解期:指患者无喘息、胸闷、气急、咳嗽等症状,并维持1年以上。
1.急性发作期
(1)风哮证:喘憋气促,喉中鸣声如吹哨笛;咳嗽、咯痰黏腻难出,无明显寒热倾向;起病多急,常倏忽来去;发前自觉鼻、咽、眼、耳发痒;喷嚏,鼻塞,流涕。舌苔薄白,脉弦。
(2)寒哮证:喉中哮鸣如水鸡声,呼吸急促,喘憋气逆,痰色白多泡沫,口不渴或渴喜热饮,形寒怕冷,天冷或受寒易发。肢冷,面色青晦,舌苔白滑,脉弦紧或浮紧。
(3)热哮证:喉中痰鸣如吼,喘而气粗息涌,胸高胁胀,咯痰色黄或白,粘浊稠厚,口苦,口渴喜饮,汗出,面赤,或有身热,烦躁不安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或弦滑。
(4)阳虚喘脱危证:哮病反复久发,喘息鼻煽,张口抬肩,气短息促,烦躁,昏蒙,面青,四肢厥冷,汗出如油,舌质青暗、苔腻或滑,脉细数不清,或浮大无根。 2.慢性持续期
(1)痰哮证:喉中痰涎壅盛,声如拽锯,喘急胸满,但坐不得卧,痰多易出,面色青暗,舌苔厚浊或黄腻,脉滑实。
(2)虚哮证:气短息促,动则喘甚,发作频繁,甚则持续喘哮,口唇、爪甲青紫,咯痰无力,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,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,口不渴或咽干口渴,形寒肢冷或烦热,舌质淡或偏红,或紫暗,脉沉细或细数。 3.临床缓解期
365建站(1)肺脾气虚:气短声低,自汗,怕风,易感冒,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,舌质淡,苔白,脉细弱。
(2)肺肾两虚:短气息促,动则为甚,腰膝酸软,脑转耳鸣,不耐劳累。或五心烦热,颧红,口干,舌质红、少苔,脉细数;或畏寒肢冷,面色苍白,舌淡、苔白,质胖,脉沉细。 (一)辨证论治
1.急性发作期
(1)风哮证
治法:祛风解痉,宣肺平喘
推荐方药:黄龙舒喘汤加减。炙麻黄、地龙、蝉蜕、紫苏子、石菖蒲、白芍、五味子、白果、甘草、防风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(2)寒哮证
治法:宣肺散寒,化痰平喘
推荐方药: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。射干、麻黄、细辛、半夏、杏仁、生姜、紫菀、冬花、甘草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(3)热哮证
治法:清热宣肺,化痰定喘
推荐方药:定喘汤或麻杏石甘汤加减。麻黄、黄芩、桑白皮、苏子、半夏、银杏、杏仁、款冬花、甘草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
(4)阳虚喘脱危证
治法:化痰开窍,回阳固脱
推荐方药:回阳救急汤加减。人参、炮附片、甘草、山萸肉、石菖蒲、白果、葶苈子、煅龙骨、煅牡蛎、蛤蚧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2.慢性持续期
(1)痰哮证
治法:健脾化痰,降气平喘
推荐方药:三子养亲汤加减。炙麻黄、苦杏仁、橘红、半夏、茯苓、紫苏子、莱菔子、白芥子、诃子、甘草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剂)。
(2)虚哮证
治法:补肺纳肾,降气平喘
推荐方药:平喘固本汤加减。黄芪、胡桃肉、五味子、紫苏子、法半夏、款冬花、陈皮、地龙等。或补肾益气方加减,黄芪、淫羊藿、生地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液)。 3.临床缓解期
(1)肺脾气虚证
治法:健脾益肺,培土生金
推荐方药:玉屏风散和六君子汤加减。黄芪、白术、防风、党参、茯苓、甘草、陈皮、半夏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液)。
(2)肺肾气虚证
治法:补益肺肾,纳气平喘
推荐方药:补肺散合金水六君煎加减。桑白皮、熟地黄、人参、紫菀、五味子、当归、法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菟丝子、补骨脂等。或补肾益气方(验方)加减,黄芪、淫羊藿、生地等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(包括中药注射液)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